文字調聲和押韻

       

對粵曲創作者來說,除了必須認識梆黃唱腔、句格、音律外,尤其重要的基本功,是必須懂得文字調聲和押韻。

        粵曲的唱詞講究句法的運用,一句上句接着一句下句,周而復始,組合成一段或一首唱詞。學寫與學唱者,首先要懂得分辨上下句,而上下句是根據每句唱詞最尾的一個字的聲來區分的。上句的尾字一定是仄聲字,下句的尾字必定是平聲字。所以,準確認識及區分一個字屬於平聲還是仄聲,才能分辨上句或下句。

        我國的文字讀音,每一個字都有一定的聲調。所謂「聲調」,是指聲音的高、低、上昇、下降,還有發音時值的長短。就憑這聲調來區分一個字屬平聲或屬仄聲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粵語發聲共有九個聲調,合為九聲如下: 

聲調

陰平

陰上

陰去

陽平

陽上

陽去

陰入

中入

陽入

例字

         上表其中陰平和陽平是平聲字,其它聲調都屬仄聲字,有的聲調是有聲無字的。一般寫曲,唱曲只要分清平、仄兩大類就解決問題了。

        粵曲唱詞的體裁屬韻文體,唱詞必須押韻,同一首曲或同一場戲習慣使用一韻到底。用韻得當,能使作品內容表達得更好,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。初學者往往對用韻感到吃力,必須要增廣認識及記憶不同的聲韻,粵語聲韻共有五十多轍,實際上常用於粵曲上的只有二十多轍。

        什麼是「韻」呢?怎樣「押韻」呢?必須先弄清楚,「韻」與「押韻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先說「韻」,本國每一文字都是由一個聲母和一個韻母組合而成的。而「韻」只與韻母有關,與聲母是沒有關系的。同音字或讀音相近的字都是同韻的,例如:鍾、腫、種、窮、共同屬《農工》韻;唱、搶、強、彊、將同屬《強彊》韻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 由於粵曲唱詞的用韻較寛,有時會把字數較少但較接近的不同韻歸併起來使用。粵曲常用的韻部:依時部、康庄部、田邊部、勞高部、闌珊部、英明部、農工部、消遙部、裁開部等等……

        至於「押韻」的意思,就是在粵曲唱詞裡,把同韻的字按句格有規律地放在句字的末尾,使其產生和諧的音樂感和音韻,由於押韻的字位於唱詞的末尾,所以可稱為「韻腳」或「押韻」。